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。历史悠久的诗歌,可说是中华文化中文明的泉源。无论是古体诗或近体诗或词,都让我知道整个历史的画面。而且同时让我觉得古人可以从少少的字数里抒发自我感情。这些自我感情都可以来自于最小的单位—家人直至最高的单位—国家。 从中,可以探讨得到诗歌中各种情怀。无论那首诗歌到了哪里,总会给人带来浓厚的感情色彩。喜、怒、悲、哀等都让我觉得白纸黑字的诗歌仿佛电影一样,丝丝扣人心弦!一幅幅的画面就在我的眼前!同时,这一堂课也拉近了我与古时代的距离,因为,这些诗歌就像一部部的纪录影片。而且,每一首诗歌,无论是什么诗体的,总能够让我感到文雅多愁。顿时,我感觉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!比如王昌龄的《出塞》其一·《秦时明月》,可以让我体会到关塞之间紧张的关系,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来个大厮杀了;白居易的《卖炭翁》,可以看见当时的社会如何腐败,做官的对于人民贫苦视而不见,白居易就以此来讽刺当时的宫廷等等,都让我深感其受!所以,这些诗歌更显示当代社会的实况。烽火连天的;安稳却腐败的;安居乐业的等等,让我更了解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。
除此之外,我也学到了各时代的诗体的形式。诗体的形式可说是因时代而变迁。据我的理解及看法,因为时代及社会的需求,所以诗体就沿着当代社会的需求而改变。但是无论哪一诗体,都离不开韵律,而且都可以配合与音乐背景。这些诗体都是因为当代社会的变迁导致了社会的改变,而让作者抒发情感、发泄。诗歌文字精炼、意境深远,很多都具有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特点,诗、画相通。因此,当我在“欣赏”诗歌的时候,间接地也陶冶着我的心情。老实说,我还没有深入地接触诗歌时,总觉得文绉绉的诗歌肯定是非常沉闷的,可是,一旦我放松心情去了解后,才发现文绉绉的诗歌真的可以陶冶性情!而且,我还不知不觉地陶醉起来。
所以,我要做的是学以致用!我看见了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品,也是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精髓。为了传承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,我决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以渲染诗歌的文化精髓,以扎稳民族的根本。因为我觉得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非常可怜的,就像没有根的树,有随时会到的一天;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,就如蒲公英一样,为了生活而生活,脱离自己的根,不知何从何去。所以让我在诗歌教学上加功夫,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代地传下去!